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经开区12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打造的多个机器人应用场景亮相,展现许多首创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
自主研发破解机器人“心脏”难题
“我们通过给空气戴上手套,研发出低成本替代人手去工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后一厘米’的难题。”北京经开区企业SRT软体机器人负责人表示。
在今年的机器人大会现场,SRT软体机器人携带自主研发的柔性末端执行器亮相。柔性末端执行器是一类新型末端夹具,能够温柔无损地抓取工件。其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同一夹具可抓取不同尺寸、形状和重量的工件。
柔性夹爪正在自由地抓取一个个不规则的物体,动作犹如灵活的人手,不见任何犹豫卡顿。用柔性末端夹具抓取搬运已经成为食品等行业的普遍现象。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主动对接三大科学城,聚焦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在整机、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上不断突破,以自主研发实现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机器人上岗助力智能制造
“每年我们都会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通过这个平台结交了很多上下游的企业,并为需要的企业带去符合他们预期的产品。”安川首钢负责人表示。
安川首钢的展位上,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快速工作,7台工业机器人、10个工艺流程,全面展示电池盒生产的多种工艺过程,并采用先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与系统配合,构建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全自动运行。
作为国内汽车制造领域知名的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企业,安川首钢提前研发储备技术,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制造完整的机器人应用系统,承接“交钥匙”工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他们的支持下进行智能产线改造,让高稳定性、高精度工业机器人走进了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加快了智能制造步伐。
SMC协作机器人用气爪单元、吸盘、磁力吸附单元,京东物流的无人车和无人机……自大会落户北京经开区以来,越来越多的亮眼产品惊艳亮相并应用于生产、生活领域。
2025年亦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破千亿
在北京经开区,小米智能工厂、亦庄水务智能水厂依托国家标准建成了“黑灯工厂”,索德电气通过一个终端显示屏,就能掌握研发、运营、财务、生产、物流等全流程动态。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北京装备企业集聚区,北京经开区通过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组织推进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投资项目、支持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制造技术改造等方式,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规模以上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产业产值五分之一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8.5%。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聚焦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智能+”样板,引领带动北京乃至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